当前位置:首页 > IT大事件 > 正文

深圳地铁岭南通刷卡难背后:技术壁垒与交通联合大趋势

深圳地铁岭南通刷卡难背后:技术壁垒与交通联合大趋势 深圳地铁 岭南通 交通联合卡 省标卡 全国交通一卡通 刷卡乘车 深圳公交 跨城出行 第1张

   在深圳地铁福田枢纽站的闸机前,一位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反复刷着手里的岭南通卡,闸机屏幕始终显示“无效卡”。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上前提醒:“这卡用不了,试试手机里的交通联合卡吧。”这一幕背后,是持续多年的跨城交通卡兼容争议。8月18日,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回复市民留言时明确表示,深圳地铁暂不支持省标卡(岭南通)刷卡乘车,建议乘客换用全国通用的“交通联合”卡版本。一纸回应揭开了地方标准与全国互通间的技术拉锯战。

   技术兼容成本构成了第一道门槛。深圳地铁系统改造需对全线网上万台设备进行硬件加装与软件升级。由于岭南通采用广东省地方标准,而深圳地铁系统基于全国交通一卡通技术架构,两者存在底层协议差异。若强行改造,需耗费巨额资金重新部署读卡器、更新校验程序,甚至可能影响现有支付系统的稳定性。在财政资金与乘客便利的天平上,深圳选择了优先保障全国互联互通战略。

   交通联合卡的发展史恰是破解地方壁垒的缩影。2019年交通运输部推出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标准前,各地公交卡如同孤岛。即便是同在广东省的深圳通与岭南通,也曾长期无法互认。直到2019年9月深圳发行首张交通联合卡,2020年完成地铁闸机改造,才真正实现与全国300余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。如今深圳地铁闸机上醒目的“交通联合”标识,昭示着跨城出行的新规则。

   卡片标识成为辨别通行权的关键。目前在深圳地铁畅通无阻的交通联合卡,必须具备两个特征:卡面印有红色“交通联合”标识、卡号以310487开头。而传统岭南通卡因缺乏这些要素,只能在深圳地面公交使用。即便最新发行的“岭南通·八达通”联名卡,虽内置交通联合功能,但因技术适配问题仍被排除在深圳地铁系统之外。

   乘客的选择正变得清晰。持有旧版岭南通的用户,可下载岭南通APP在线申领交通联合版电子卡;或在深圳地铁站点购买印有“交通联合”标志的深圳通实体卡。异地游客使用原籍地发行的交通联合卡,可直接刷卡进出深圳地铁闸机,只是无法享受本地15%的常规折扣。在深圳北站售票窗口,工作人员正在向旅客发放印有交通联合卡使用指南的传单,传单底部加粗的提示格外醒目:“一卡在手,通行全国——请认准交通联合标识。”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