徕芬CEO与前员工隔空交锋落幕,剃须刀争议背后的商业暗流
- IT大事件
- 2025-08-18
- 958
叶洪新按下删除键的瞬间,争议多日的博文从首页消失。8月18日凌晨,这位徕芬创始人在微博留下简短声明:“翻篇。志不在此,在星辰大海。”几乎同一时间,测评博主楼斌的回应同步出现:“风波就到这里吧,至于侵犯我和我哥名誉的事情,只要日后不再反复,我们也不再追究。”这场持续三天的舆论混战戛然而止,如同夏日暴雨骤停,只剩湿润空气提醒着刚刚发生的激烈碰撞。
事件的导火索埋在三天前。8月15日,楼斌发布的剃须刀评测视频将徕芬新品与国民品牌飞科F8并置对比,结论直指徕芬电机性能与刀网工艺仅属“常规水平”,在售价高出飞科300元的情况下体验感稍逊。视频末尾一句“20多年的国民品牌一出手,是有点东西的”评价,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。
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在次日下午的回应点燃战火。“有瓜吃了,徕芬剃须刀竟然打不过飞科?”他在转发视频时质问,矛头直指评测公正性,“扒一扒号称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测机构是怎么收费的,收钱办事没问题,但不能没有良心。”战火随后转向更私人领域——叶洪新在评论区揭露楼斌的哥哥潘坚原是徕芬前员工,称其2022年拿500万现金离开后“持续靠出卖和打击徕芬获利”。
8月17日,指控升级为具体数字。叶洪新详述潘坚曾“勾结徕芬内部员工,一期0成本内容合作向公司报价50万元(已收款)”,并出示转账记录佐证500万分手费的存在。徕芬官方声明进一步补充细节:潘坚离职核心原因是工作成果未达股权生效条件。对此潘坚隔空反驳,称500万对应的是曾被承诺的上市前5%股份,彼时股权估值已过亿;而50万项目“本身是免费合作,但包含中间人费用”,要求叶洪新“拿出实锤证据链”。
这场表面上的个人恩怨,实质是徕芬战略转型期的生死焦虑。据行业内部数据显示,徕芬赖以成名的吹风机正遭遇低价平替冲击,300元以下市场销量增速高达76.8%,而徕芬主力机型仍坚守399元以上价位。更严峻的是电动牙刷战线,2024年该品类净亏损达8000万元。当剃须刀被叶洪新称为“投入四年研发的巅峰之作”“全公司认知的结晶”,承载着与国际大牌掰手腕的厚望,任何负面评测都可能动摇品类拓展的根基。
耐人寻味的是和解时机。潘坚在最终声明中强调“竞争会有,商业常态,回归产品,才是根本”,呼应着叶洪新“星辰大海”的转向。这场风波恰似国产小家电市场的微观镜像——当技术普惠的光环渐褪,价格战红海中,企业既要应对前员工倒戈竞品的风险,又要承受评测舆论场的放大效应。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上,最终决定胜负的从不是口水战音量,而是刀网与电机的真实旋转精度。
本文由SimaKai于2025-08-18发表在吾爱品聚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liuhe.jltcw.com/20258445.html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