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萨克斯坦核电格局落定:俄首开先河,中核锁定后续双站
- IT大事件
- 2025-08-09
- 829
8月的阿拉木图州荒漠灼热蒸腾,重型钻机的轰鸣刺破了乌勒肯村的沉寂。在哈萨克斯坦原子能机构主席阿尔马萨达姆·萨特卡利耶夫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·利哈乔夫的共同注视下,土壤样本被封装进特制容器,即将送往莫斯科实验室——这个总预算高达140-150亿美元的核电项目正式破土。作为全球铀矿供应龙头却常年受困于煤电依赖的哈萨克斯坦,终于迈出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。
现场工程负责人透露,地质勘查需耗时18个月,后续将采用俄罗斯VVER-1200三代堆型,反应堆设计寿命60年并支持延寿至80年。这座双机组核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.4吉瓦,预计2035年并网发电,有望缓解该国冬季频发的电力危机。而更值得关注的是,就在动工前一周,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罗曼·斯克里亚尔突然披露:中国核工业集团已锁定该国第二、第三座核电站的承建权,具体选址将于年内公布。
这场历时两年的国际竞标曾引发四国角力。法国电力公司携EPR技术、韩国水电核电公司以APR-1400参战,但最终俄方凭借地缘纽带与融资方案胜出。知情人士指出,俄罗斯承诺提供年利率3%-4%的百亿美元级出口信贷,并保留部分股权共同运营。而中方虽在首轮惜败,但其56亿美元的双堆报价仅为俄方一半,且68.7个月的“华龙一号”示范工程建造周期令哈方印象深刻。
铀矿产量占全球40%的哈萨克斯坦,过去二十六年因阿克套快堆退役而丧失核电能力,燃煤发电占比仍近七成。去年全民公投中逾70%民众支持发展核电,总统托卡耶夫随即加速推进计划。分析人士认为,将俄中项目错位布局实为平衡之术——既借俄传统影响力降低首堆风险,又用中方成本优势加速后续扩容。中核集团的技术转让承诺尤为关键,哈方期望借此培育本土核工业生态,扭转铀原料出口国的单一角色。
当乌勒肯村的勘测钻头持续下探,里海沿岸的阿克套旧核电站遗址静默伫立。从快堆技术试验场到商业核电站集群,这片连接欧亚的能源腹地正悄然重构权力版图。而对中俄而言,哈萨克斯坦的三座反应堆只是序章,谁能在中亚首座华龙一号落地时掌握技术标准话语权,才是真正的战略筹码。
本文由ZhaoPaiKan于2025-08-09发表在吾爱品聚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liuhe.jltcw.com/20257680.html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