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树科技王兴兴深夜反思:十年误判AI进化,机器人灵魂还在半空飘
- IT大事件
- 2025-08-17
- 807
北京深夜的办公室,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对着满屏跳动的代码叹了口气。就在三天前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,这位被业界称为“硬件天才”的90后CEO面对镜头坦言:“过去十年我犯的最大错误,就是严重低估了AI技术的进步速度。”这句看似平淡的反思,揭开了机器人行业最深的焦虑与希望。
时间拉回2023年,当宇树推出售价仅9.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G1时,王兴兴还坚信“让更多人先用起来”是核心目标。两年后,公司估值飙升至120亿,机器狗全球份额近70%,连英伟达黄仁勋都让宇树机器人站上GTC大会舞台。但市场反馈泼来冷水:用户抱怨“花十几万买了个玩具”,靠出租机器人日入万元的生意四个月就凉了。硬件跑得太快,AI模型却追不上——王兴兴在IPO前夜捅破了这层窗户纸。
今年八月机器人行业热闹非凡。一边是宇树筹备上市,腾讯、阿里、吉利联手注资;另一边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直言不讳: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模型太弱,架构不统一。”他打了个比方:当前机器人智能水平相当于“ChatGPT诞生前的1-3年”。行业追捧的VLA多模态模型被他称为“傻瓜式架构”,即便有再多数据也难以训练出真正能干的机器人。
黄仁勋似乎早听见了这位中国合作伙伴的呐喊。就在王兴兴发言同期,英伟达在SIGGRAPH大会亮出物理AI大模型Cosmos——用虚拟世界无限生成合成数据来喂养机器人的“大脑”。这个方案直击痛点:现实世界训练机器人太慢太贵,摔坏一台成本几十万,而虚拟环境能无限试错。更关键的是,CosmosReason模型提供的70亿参数推理能力,让机器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死机。
技术路线的分歧正在显现。当多数企业扎堆视觉-语言-动作(VLA)模型时,宇树选择押注视频生成模型驱动的控制路径。王兴兴发现,教会机器人“搬箱子”不能靠海量标注数据,而要让AI在动态视频流中理解物理规律。就像人类幼儿学会接球不需要方程式,而是观察轨迹形成直觉。这种“世界模型”的探索异常艰难,但宇树90%员工都扑在训练机器人场景化技能上,从工厂搬运到舞台表演。
曙光或许不远。王兴兴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1-2年内迎来“ChatGPT时刻”,而引爆点可能是三个技术汇流:统一端到端的机器人大模型突破架构分裂,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将单机训练成本压至三年前1/5,以及强化学习scalinglaw定律的实证突破。他办公室里摆着最新样机,目标是明年此时让机器人自主完成仓储搬运、设备清洁等系列任务,不再需要预设脚本。
“我们造好了躯体,灵魂还在半空飘。”王兴兴的这句话在行业微信群里反复转发。这位硬件起家的创业者如今最常待的不再是车间,而是AI实验室。深夜的显示屏上,虚拟机器人正在数字孿生工厂里学习避开突然滚落的货箱——摔倒了就一键重置,成本是现实世界的万分之一。窗外北京下起夜雨,而硅谷的太阳刚要升起,两个时空间,无数个智能体正在同步进化。
本文由LiShuoLing于2025-08-17发表在吾爱品聚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liuhe.jltcw.com/20258380.html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