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特尔亮出代工底牌:18A工艺驾驭非x86芯片,DeerCreekFalls现场跑起4K游戏
- IT大事件
- 2025-08-16
- 513
在俄勒冈州的实验室里,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正同时处理着3D游戏指令与4K视频流,屏幕上跳动的帧率数字让现场工程师微微点头——这个代号“DeerCreekFalls”的七核处理器,承载着英特尔代工业务突围的关键使命。8月中旬,英特尔首次公开展示基于18A制程的非x86参考设计芯片,直接以多任务负载演示回应市场质疑。
这块异构计算芯片采用1+2+4三丛集架构:一颗高性能核心承担突发运算,两颗优化核心平衡功耗与性能,四颗高能效核心处理后台任务。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开放生态策略,PCIe控制器和内存控制器IP均来自第三方合作伙伴,与英特尔传统闭环设计形成鲜明反差。现场演示中,系统同步运行《星际穿越》3D场景渲染、4K纪录片串流及文档压缩任务,未出现明显卡顿。
“这不仅是制程的验证,更是生态能力的宣言。”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在调试终端前解释。当团队启动英特尔VTune性能分析工具后,一段粒子物理计算的耗时从35秒骤降至6.5秒。软件层面的优化能力,恰是英特尔向潜在客户展示的隐藏筹码——即便采用Arm或RISC-V架构,仍能通过英特尔的工具链释放额外性能。
战略转型的迫切性正驱动这场实验。尽管18A制程搭载了革命性的RibbonFET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,理论芯片密度提升30%,但台积电仍垄断全球九成先进制程订单。行业分析师注意到,演示机型刻意选用移动端常见负载场景,显然剑指苹果M系列芯片、高通骁龙等台积电阵营客户。而美国政府近期对英特尔的特别关注,让这场技术突围更添地缘政治意味。
疑虑并未完全消散。展厅外,几位晶圆采购经理低声讨论着良率数据缺失的问题——英特尔至今未公布18A的量产缺陷率,而台积电3nm制程已达80%以上成熟良率。更现实的挑战在于财务,去年130亿美元的亏损迫使英特尔缩减代工投入,与台积电410亿盈利形成残酷对比。
“DeerCreekFalls就像提前亮出的底牌。”半导体战略顾问如此评价。当演示机结束压力测试时,散热模块温度停留在67摄氏度,这个数字或许比任何宣言都更具说服力。在晶圆代工战场,能同时驾驭x86与非x86架构的制造能力,正悄然重塑竞争规则。
本文由YangHuiLun于2025-08-16发表在吾爱品聚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liuhe.jltcw.com/20258270.html
发表评论